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2/3)

这些产业工人及其家属,以及包括官员、军人、商人及他们的家属,就构成了胶州城的市民主体。他们平日里居住在扩建过一次的胶州要塞城内,安全保障较高,物资供应充足,环境卫生良好,确实是生活得比较惬意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终究是一个以军事防御为主要目的修建起来的城池,除了一两家供应粮油及日用品的国营商铺外,几乎没任何娱乐设施。

而在胶州城外围,多年来陆陆续续兴起了一些居民区,这些与烟台城周边类似,以手工业者、小商贩、商业雇员(主要是茶楼、饭馆、妓院等场所的雇员),农业经营者为主,是为胶州城内的居民服务的。他们的存在,也使得胶州城更有了一丝生气,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人类的生活之所,而不是杀气腾腾的战争机器。

“胶州和烟台一样,说实话有些‘无聊’,整个登莱最繁华、最好玩的城市,无疑还是蓬莱县,以前登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因为那里是董大郎的地盘,他几乎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只要每个月收到数额令他满意的钱粮就行了。”姜云帆遥遥指着胶州城高大的轮廓,说道:“烟台城和胶州城类似,原本所在地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直到后来建了要塞和码头。因此,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很齐全,但并不适合居住,人在里面会感到压抑、枯燥、紧张,这我深有感触。而且,为了强调军事防御,不被敌人有机可乘,烟台和胶州要塞附近两三公里的范围内是不允许有居民区存在的,我认为这有些苛刻,扼杀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你看,我平时住在烟台城里,工作一般也在城里面。不过一旦有空,我还是更乐意走远一些,去享受真正的生活,烟台县最精彩的地方,永远不在烟台城里,而在城外!”姜云帆仍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只听他说道:“幸好现在胶州城有了一些改变!徐副总裁,您看,在要塞以南的那片腹地,有一大块土地被划了出来,脱离了军管区的限制,开始经营起了商业,而这也是得到了已经离任的廖逍遥廖司令的首肯的,并且孙春阳南货铺、台湾银行等企业已经开始在这里购地置业,准备大展拳脚了。以后,胶州港吞吐的货物,除了军需物资外,都将挪到这里来,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啊。啊,对了!批给贵公司的地也在那一片,喏,就是事先约定的,临海的那片,可以用来修火车站、货场和商业批发市场。将来胶烟铁路全线贯通的话,这里再添置一些码头设备,就可以发挥起作用来了。”

“这么搞,是打定了注意发展这一片了啊。也是,胶州湾港阔水深,是北中国一等一的良港,附近又有着即墨县这个农业基地供应食品,确实有着发展起来的一切必要因素。不过,你们想好吸引哪些地方的商人来贸易了么?”徐向东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