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岳武穆,岳忠武(1/4)

临安各种热闹,另边厢,亦有人不甘寂寞。

淮东制置使吴浩上书,“故太师、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鄂王岳飞‘武穆’之谥虽美,然实未足尽其生平也,请下有司,议改谥。”

吴浩的理由:克定戡乱曰武,折冲御侮曰武,岳飞谥“武”,大致可以表明他的功绩,自然是合适的;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介个,“布德执义”“中情见貌”虽确是岳飞诸多优秀品质之二,然却不是其最重要、最宝贵的品质,实不足以尽其美也,因此,这个“穆”字,要改。

(事实上,儒家讲究“养气”,也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中情见貌”,算不算优秀品质,可得两说,“穆”字,确实不算第一等的谥号。)

那,岳飞最重要、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呢?

还用说,“忠”啊!

吴浩说,盛衰纯固曰忠,危身奉上曰忠,尤其是“危身奉上”四字,简直是为岳飞量身定做啊!所以,俺建议,以“忠”代“穆”,同时,先述品质,再述功绩,“忠”前、“武”后,岳飞的谥号,应该改为“忠武”。

这也算是效诸葛武侯故事啦——他们二位,都是古往今来的第一等纯臣,都有大功于国,也都是功亏一篑,像的很呢。

(诸葛亮谥“忠武”。)

当然,岳飞确是“功亏一篑”,但诸葛亮距功成,可不止“一篑”,这一层,吴浩自然是晓得的,以“功亏一篑”拉抬诸葛亮,是为了替岳飞造势。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所周知,在南宋,岳飞的评价,岳飞的荣衔,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身后名的问题,常常代表了重大的政治、国策的取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