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3)

同样高兴的“叔侄”两个越走越远,人群隐隐约约地听到对话。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第一美人’?”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陆炳说好看。第一美人,常绍说美美。”

“哦~~~~除了吞大刀,还有吞火龙,我们都去看。”

下面小娃娃的话听不清了,依稀瞧着在耍赖。人群就笑,小娃娃聪明不好糊弄哦。不过,陆炳?不认识。常绍?常家的小侯爷常绍?在大明日本海战中,大发神威的小侯爷常绍?被太皇太后选为皇上玩伴的小侯爷常绍?

哎呦呦,就说这叔侄两个不是一般人,可到底是谁啊?要不,去问问小侯爷?

小侯爷:“!!!”猛地搓搓泛起红晕的面颊和耳朵,心里不停地念,我就犯皮一下,我就犯皮一下,皇上救命。

皇上:“???”不知道北京城第一美男子就是,抱着自己的人,小娃娃皇上坐在徐景珩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眼神儿也好,看一眼那吞大刀的把式,跟着围观人群一起拍手鼓掌嚎一嗓子:“好!好!”

叉头雪亮,装有铁片圆环,把式人舞弄时不用手,就能在臂、腿、肩、背等处滚动,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花样甚多,活泼利落。最后在叉两头缠上布条,浸油点火,火光一亮一亮,气氛达到高潮,小娃娃也是眼睛瞪圆。

一根碗口粗细、三丈长的大竹竿顶上四面绸缎长幅,绣着“皇上万万岁”的字句,两边点缀着一些流苏小铃,把式人舞弄飞转、向上抛起,用肘部、肩背、前额、下巴甚至尾骶骨部稳稳接住,中播始终不倒,幅幅飘展,铃声叮当叮当,小娃娃看得目不转睛。

各种大小不等的瓷制花坛、大缸、酒缸,把式人轮番用头顶、手抛、脚踢、臂滚等动作,使之按照次序翻滚旋转,动作准确稳妥、朴实大方,看得小娃娃兴奋的,在徐景珩身上手舞足蹈的翻跟头。

暮色时分的北京城,欢庆的日子,耍把式的人都出来,老百姓都出来,火把在街边围出来一个个栅栏,栅栏口人山人海,徐景珩和小娃娃也是其中一个,看完吞大刀,去看爬杆儿、摔跤、飞叉、中幡、耍花坛、双石、杠子……

小娃娃困极了,眼睛闭着耳朵一动一动的,和徐景珩耍赖不要回宫,最后宵禁时间到了,各色把式都停了,人群都散了,他在徐景珩怀里睡着了。

宵禁的铜锣声一声声敲响,万家灯火陆陆续续地熄灭。徐景珩两个胳膊抱着小娃娃,其中一只手拎着鱼糕坊的糕点油纸包,徐徐踱步回宫,两个人在月光下,落下长长的影子。

这是大雨初停的第一个傍晚。

小娃娃一觉好睡,回去洗澡也没醒来,一夜好眠。

大同城外,新巡抚蔡天佑,见到锦衣卫千户,得知城里军户对“巡抚”失去信任,欣然决定明天一大早,一个护卫也不带,一个人一匹马进主城,一夜好眠。

湖广兴王府,兴王收功,从蒲团上坐起来,自己在香炉里点燃一片沉香片,动作生疏别扭,恍惚间又想起伺候他无微不至的宫人们,眼睛微合,明天该收到北京城的消息了,兴王洗漱沐浴,一夜好眠。

大雨一停,该活动的就活动。田间青蛙“呱呱”叫,蟋蟀“吱吱吱”,农户们想着明天抢收麦子稻子,一夜好眠。

匠人们想着明天多打几把镰刀锄头好售卖,一夜好眠。

商人们想着今年秋收,收购粮食……可不敢和去年的低价格,皇上眼看着爱护农户,他们也都要跟着,有点心疼银子,一夜好眠。

士族们,大小官员们,都知道,明天皇上上朝,努力放空脑袋,养精蓄锐,一夜思考,一夜好眠。

第二天,看云彩就知道是一个好天气,皇上果然上朝。

五更天刚过,小娃娃眼睛都没睁开,任由宫人折腾他“嘘嘘”,洗脸洗手穿衣服,一个简单的四方平定巾,帽顶收拢,做成桃尖模样,一身酱色细棉布直裰,看着好似一个小书生。

小娃娃借着灯笼的光,对今儿的装扮很喜欢,昨天晚上他看到有人穿了,好看,挺挺小胸膛。

文武大臣高呼万岁行礼,起身,乌泱泱的红色,紫的,文武大臣,就瞧着他们皇上这“奇装异服”的打扮,迷迷瞪瞪还没完全醒困的模样,一时没词儿,都看向几位阁老。

几位阁老重重地咳嗽两声,发现皇上还没动静,觉得皇上和徐景珩处久了也越发无赖,只能有杨阁老站起来大吼一嗓子。

“启奏皇上!”杨阁老好大一声儿。皇上微微抬头,眼睛好似睁开一点点落在杨阁老的身上。杨阁老,深呼吸,继续说下去。

“此次大同兵变,原因众多。其中内阁决定,待大同平定后,再派钦差去大同,协助新任大同巡抚蔡天佑,安抚民心整顿大同。另,以备战事,有宣大总督胡瓒,随时待命。”

“准奏。”

杨阁老这一开始,皇上还很好说话的样子,下面的官员们纷纷接着。

吏部尚书:“启奏皇上,国初定制,百官俸禄,支本色米石,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为养廉用度,另有柴薪、皂隶等等折银以补贴。然现在大明米价翻倍,相反,俸禄却大不如前。

“用大豆、胡椒、布匹等等代替大米折算的本色银,尚可用。用钞贯折换成铜钱,用铜钱货币,折成银子,折成俸禄的折色,购买力几乎没有。”

吏部尚书看一眼杨阁老,面上沉痛,声音哀痛:“臣知道,出身好的官员,手头黑的官员,手里不缺银子。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们,大明朝的清官们,没有银子花,没有米吃。”

小娃娃看一眼杨阁老,看一眼吏部尚书王琼。王琼和杨阁老争斗,二十年了还这样。小娃娃觉得,他们不打架他就不管。

王琼是王守仁老师的好友,为官的观念差不多。这几天下雨,他听课,也听到一些关于官员俸禄的问题。王守仁老师说,大明每一个皇帝登基,都要面对官员俸禄的问题——

无他,大明俸禄历史最低,大明官员的心结甚大。

小娃娃有模有样地问话:“吏部尚书,有何建议?”

吏部尚书王琼:“皇上明鉴。大明贪官,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养家,开始伸手朝百姓和国库掏银子。要给官员实际的本色银子,但臣也知道国库压力大。

臣建议,改变官员录用方法,择优使用,唯才是用,严格政绩考核,能者上,不能者下……”

王琼的意思,改革吏治。内廷里司礼监都能裁减一万宫人,节省那么多银子照样办事儿,吏部也当一样。

小娃娃点脑袋:“准奏。”

吏部尚书王琼高兴,瞧瞧,你杨阁老土地改革又如何?我不在内阁,我也能开始吏治改革,照样青史留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