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章九十八(1/4)

赵如卿翻开顾兰之递上来的奏折,露出了一个有些惊讶的神色。

他的这封奏折写得相当长,是围绕着现在太学新开的这个书斋说起的。

先说的是现在书斋中那些穷人们的识字情况,当他们开始识字时候,便开始面临的是笔墨纸张都贵重,是寻常人家所消耗不起的。

这份支出现在暂时是由太学承担了,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将来这书斋推行到各地,并且还需要私人书斋也承担这样的教人识字的功用时候,那么这笔支出就不能简单的全部让书斋本身来承担,这会成为一笔书斋无法承担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再愿意继续承担教授普通人识字的任务。

顾兰之在折子中写道:陛下最终的目的是想要这天下人都识字知理,那么这个书斋便不能只看短期内的这一点点成绩了,想要长久,就务必要解决这一份支出。从前之所以不用考虑这些,是因为需要识字的多半也都是家底丰厚的人家,他们并不需要为这些纸笔发愁。臣以为,是应当由朝廷来承担这一部分的支出,并且在之后如果要进行阶段性地深入教学时候,需要像先行的书院一样,收取一定的束脩,但不能太多。毕竟大部分人不识字并不是因为他不想识字,而是他根本也没有条件去识字了。朝廷的支出从何而来,臣以为这便应当是在赋税上面有一些改革了,臣研究了现行的赋税,虽然相比魏朝,已经对普通平民百姓有了更多的减负,但由于百姓仍然还要承担许许多多的负担,所以实际上百姓付出的劳动和他最后的获得以及上交的赋税之间并不是合理的状态,臣以为这时候是需要对那些世家豪族多一些偏向,他们原本就拥有了比寻常百姓多百倍千倍的财富,他们愿意做善事来换一个善人的名头,却不愿意多上交赋税,这对朝廷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长此以往,这些便会成为各地的割据势力,当他们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那便也是天翻地覆的时候。

看到这里,赵如卿忍不住笑了一笑,她倒是少见和她一样想法的人,更准确来说,顾兰之是第一个把她的心思里里外外都猜得这么透彻的。

他在奏折中所写的,便是她之前想过但并没有与人说的。

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揣测到的这一点,这或者是能说明,他的确是一个目光长远且并且能从她的角度来思考的人了。

她拿起旁边的茶盏喝了口水,然后继续看了下去。

再接着,他并没有详细去写应当怎样改革赋税,只是简单说道这还需要在议,但不妨碍现在就提出来,因为提出来越早,便越容易早做准备,一切都更容易做到面面俱到,而不至于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临时想什么法子,而使得四处全是漏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