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无心插柳有善德(3/5)

“我是看前辈喜好游戏红尘,路见贫弱病残,经常满足其所求。但这样做,无非杯水车薪。若能授之以渔,方是救赎之道。所以,才提出这么一个办法。”

“此理说来简单,奈何人心蒙昧。若能轻易能达成所愿,此方天地世道又岂会昏暗如斯?”

像此方天地虽有灵丹妙药,大抵都是世外仙人施舍赐予。因此世俗药店纵偶有售卖,那价格也必然高昂至极,难以惠及大多数。

吕洞宾虽觉此法可行,但还是不如亲自考验目标来得稳妥。

当然,这是历史的局限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在这封建社会,不是一时能推广出去的。

最起码谢云书想法虽然超前,但制丹的鼎炉就算不受制于当下的生产力,也得看上面神通广大的神仙,能不能扭转常规思维。

而吕洞宾的认知其实也不错,他能确认对方的品性才愿意帮别人,万一所托非人岂不误事?

但像谢云书这种现代人,却不免觉得有些小家子气,一个个解救忙到天荒地老,恐怕都帮不了多少人吧?

要替吕洞宾济世之念设想的话,谢云书自然不会去给吕洞宾想些平时乐善好施、或者任侠救济的法子。

那种事做的人太多了,没什么考虑价值,要做就从源头解决:只要灵丹的产量能上去,成本自然会下来。就算有奸商囤货居奇,但削弱了准入门槛,就算既得利益者不乐意,仍然会顺着潮流惠及大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