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2/2)

贾宝玉不知道还有这一出,顿时叹息:

“原来还有这个缘故,那我岂不是欠了瑜大哥?难怪瑜大哥没有主动与我交好,想来没来寻我的不是已是难得了,亏我还怪他分了太太的关怀,当真是该死!太太放心,下次儿子再出门与友人相聚,定然会带上瑜大哥,再不会和他争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王夫人如何不知道宝玉又犯了痴性。

不过这样也好,一个肯先低头让步,二人的关系尽早能恢复。点头:

“你能带着他自然是好,免得一些没眼色的瞧不起他在乡下待过欺负他!”

宝玉觉得自己肩上担子重了,郑重地向王夫人保证,一定会照顾好这个“哥哥”。

而游离于众人之外的贾瑜对贾宝玉其实没有一点感觉,不管是恶感,还是善念。

他始终将自己当成看客一般,只除了王夫人,对其他人都差不太多。

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比如说守此界礼仪孝顺长辈读书考取功名等等,他只将这一切是游戏任务一般,还是主线任务。

贾瑜日子平淡得如老僧一般,每日行程都是固定的,白天埋首书中,或是与先生讨论,或是由先生出题写文章,到了晚上便是固定地去“半步”打卡,和苍老板说说一天的无聊事,放松下心情,再由他“哄睡”。

贾瑜只知道在晚上静心想着苍老板的名字或者心里想着半步的形态便会进去,但他不知道如何出来,一定要苍老板挥一挥袖子扇回来。

这天是命妇们每月固定的请安日,王夫人交待完贾瑜后,便大妆跟着老太太一起进宫去瞧贤德妃。

王夫人心里激动的很,见了贤德妃迫不及待地告诉她,她另一个弟弟也回来了,还如此的有出息。

贤德妃一开始并不在意,对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弟弟能有什么感情?又不是宝玉那般,从小由她亲自照顾了几年,亲自启蒙的可比。

只是在听到对方小小年纪便已是举人后有些在意:

“看来瑜弟还是个会读书的,如此便好,待明年春闱若能一举上榜便能令我们贾氏一族更荣耀了!”

王夫人高兴得很:

“老爷说请了人瞧他写的文章,能考中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再说他年纪还小,只要肯用功总会中的。”

贤德妃的热情减了不少,她觉得大概是母亲的太在意那个被过继的兄弟才觉得他样样都好,若是不能中进士,只是一个举人,对她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自然没多少耐心了。

王夫人没注意到贤德妃的敷衍,倒是老太太品出来了,忙插嘴,岔开话题,气氛重新变好。

宫里有规定,外戚入宫探视时间,到了时辰,母女、祖孙依依不舍地分开,结果王夫人在瞧到贤德妃只给贾瑜一些物品赏赐,丝毫不给她任何保证时,心里便不大自在了。

东西不过是念珠、纸笔、绸缎料子,家里难道还缺这个不成?

她是想女儿能在得宠时和皇上提个一言半语的,叫瑜儿能提前得到皇帝的常识,这样在往后的殿试上会赢面更大。

是的,贾瑜还没中贡士呢,他的娘已经开始替他提前操心殿试的事了。

回到府上,贾母挥退了下人,没好气道:

“亏你也是当娘的,怎么就不替娘娘想想?为了配上贤德二字,她连政儿都没向皇上提,如何能去主动提携一个隔房的兄弟?”

贾母习惯了事事指望女人,对儿子、孙子放纵,对儿媳孙媳妇要求严格,如今竟是指望着孙女荣耀家族,仍没想要指望孙子。

“老太太教训的是,媳妇知错了!”

王夫人不敢与老太太辩,心里却是不服气的。

她怎么就错了,家里这些年往娘娘那里搭了多少钱财,不就为了她能夺得高位么,如今人上位了,却不能为家族谋求一点福利,这娘娘怕也只是名头上好听了。

再说瑜儿怎么就是外人了,他和娘娘可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弟,帮衬一下又怎么了?她才不管过继不过继的呢,只管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便是她的亲儿子。

她这一辈子生了三子一女,最疼的便是这个十五年来没享过她一天福的次子贾瑜,如今好容易母子得见了,她要尽一切力量地补偿这十五年的缺失,任何人说贾瑜不好她都不高兴,即使是寄与厚望的女儿也不例外。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老太太缓和了语气:

“我知道你疼瑜儿,那孩子是个可人疼的,哪个会不喜欢?只是科举事大,一切还待他参加完明年的春闱再做决定不迟,如果他当真考中贡士,那时娘娘再出手也来得及的。”

王夫人羞愧道:

“到底是老太太思虑周全,儿媳便想不到这点,太过心急了。”

一时间又是婆媳和睦。

贾瑜晚上看了几页闲书后,便叫丫环吹熄烛火,躺在床上去了“半步”。

“苍老板,我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