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1/2)

杨土公社第一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第三生产小队的张队长看着那俩男俩女四个知青觉得有些奇怪,“再问一次,大过年的,你们真不回去?”

“不回!”

“不想家?”

“我倒是很想家,可我爹特地叮嘱过我,说我头回下乡,得和你们贫下中农们多学习学习,也感受一下咱们乡下的过年文化。”刘鸭子代表大家发言。

“哟,”张队长惊讶,“一个个小年轻们思想觉悟这么高?”

李婷忍不住说出内心话,“队长,公社广播站都发了通知,不回去的有补助。”

“哦,”张队长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那几块钱。你说说你们呐,大过年的不回去家里人该多想念你们这些孩子。”

“比起想念我们,我爸妈肯定更乐意让我拿这几块钱。”李婷小声吐槽。

另一个年纪大点的男知青程强杰蹲在地上翻着书来看,不忘和队长诉苦,“我前几年每年都回,可那些街坊邻居都笑话我,说我没生产积极性,老是想着回家。”

这不,为了躲避那些嘴碎的街坊邻居,他决定今年不回去了。

“也行,咱们呐,这就算是革命化的过节,这样,今儿晚上全都去我家过年,别在这窝着了,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张队长跺跺脚,怕冷的他准备回家去。

等队长一走,这几个小年轻开始争抢着程强杰手上的那本书。

说是书,其实是程强杰从其他知青那里抄来的一个本子,里面有些露骨的‘白胳膊’‘细、嫩皮肤’之类的描写,也多亏张队长不认识,要不然早把这东西给没收了。

几个人打打闹闹地回到公社知青点,李婷紧紧抱着那东西往床上一躺,用被子捂住全身,开始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了起来。

公社知青点是前几年盖好的,男女隔了开来。里面住着各个生产队的知青,平日里乱哄哄的很热闹,今天因为是过年,所以人比较少。

“肤如凝脂……”李婷读到这个词忍不住偷笑,这是翻译的外国书,她寻思着外国肯定没有肤如凝脂这个词。

这样想着,李婷从被窝里钻了出来问着公社其他女知青,“你们说国外有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好看又好听的词吗?”

“肯定没有,我大姨就去过国外,她说国外词汇可匮乏了。嘿,我想来想去,还是咱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

“胡说,我姑姑也去过国外,她说国外的生活可好了,老外说话也好听。”

“切,这说明你姑已经资本主义的思想入了脑,都不会说实话辨不清好坏了。”

“我呸,你找打是不是。”

………

俩女知青是不同队的,此时开始动手扯起辫子来。

李婷和其他女知青赶紧去劝架。

随即,知青点是一片沉默,只听到两个打架的女生小声哭泣的声音。为了缓解这尴尬,李婷又提起话头,“我觉得刚才那些美好的词汇用在一个女知青身上特别合适。”

“谁?”

“姜藜啊。”

听到这个名字,这几个女知青点点头,异口同声道:“姜藜确实长得好看。”

“是吧,我也觉得她好看,很多人都说姜藜是我们知青点唯一能看的。”李婷有些得意,她和姜藜可是好朋友。

这话一出,其他女生又有些不乐意了,“我们难道长得很丑?不是,李婷,你到底会不会说话啊。”

“………”李婷顿时闭紧嘴巴。她决定今晚去张队长家过年吃饭前,都不说话了。

而被李婷提起的姜藜,此时正在城里过年。

姜藜她妈从角落里翻出一个圆桌来,抹去上面的灰尘,又用抹布擦了好几遍。

“燕燕,姜藜,过来择菜。”

阳燕燕和姜藜蹲在地上择菜,姜藜她妈去厨房做团圆饭去了。

把黄色的小米搅合了一圈,和好面以后放上点红糖,姜藜她妈准备蒸点甜甜的东西让俩下乡吃了不少苦头的孩子享受点甜味。

看着厨房里忙前忙后的小姨,阳燕燕笑道:“姜藜,咱们今天有口福了。”

姜藜撇嘴,一个字也没说。

“你怎么了?我看你这几天都不怎么开心,而且,我总觉得你对我有意见。”阳燕燕觉得有些尴尬。

姜藜耸耸肩,“你想多了。”

我何止是对你有意见啊,我简直是讨厌死你了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